“打早打小”守护林海用心瞭望用脚巡防——记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人的坚守森林管护员陈庆武在管护站内填写森林管护记录(6月13日摄)记者朱文哲摄盛夏时节,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披上了一件翠绿的外衣。近年来,林业人用他们的坚守,为祖国守护北疆的茫茫林海,用责任与担当谱写出一曲绿色的乐章。
打早打小,守护那片绿色森林内蒙古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总面积10.67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78.39%,是我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重点国有林区。为了守护好这片绿色海洋,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坚持“预防为主,防灭结合”工作方针,以“投重兵,打小火,当日灭”为扑火理念,有效建立了“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形成天空地一体化防灭火体系,加大保护重点国有林区生态安全。“去年冬天林区降雪稀少,是历史同期中最少的年份。
”林管局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李绍鹏说,与往年相比,今年林区气温高、升温早,林下可燃物大量积蓄。为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今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提前10天进入到春季森林防火期。
“联防联动是林区防灭火工作的重要环节。”李绍鹏说,6月中下旬,大兴安岭连续发生20多起雷击森林火,绝大部分都实现了当日火当日灭。
6月19日发生在金河林业局秀山林场的森林大火,林管局立即调集14个林业局的专业扑火人员进入火场扑救,灵活运用“打、烧、隔、围、堵”等战法,同时与森林消防队伍、气象等多部门联动配合,通过卫星遥感、航空消防特勤机降、人工增雨、瞭望塔观测等立体化方式对火场实施灭火扑救。经过四天三夜的连续奋战,秀山火场成功实现合围。
为了那片绿水青山,在困难与危险面前,林业人不曾退缩。瞭望员徐雪峰(后)和冯松涛在瞭望塔上瞭望(6月12日摄)记者朱文哲摄防火瞭望塔上的坚守走在林区的公路上,常可以看到山顶的座座铁塔,这就是防火瞭望塔。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这样的瞭望塔共有239座,它们彼此配合,像“天眼”一般守护着这片林海。
徐雪峰是阿里河林业局奎源381瞭望塔的瞭望员,当年他曾作为林业局的驾驶员为各个瞭望塔运送给养。“381塔是阿里河林业局12座瞭望塔中离城区最近的一个。
”徐雪峰说,就是这座最近的瞭望塔,与阿里河镇的车程至少也要一个小时。一座塔,两间屋,组成了这座建在深山之中的防火瞭望监测站。冯松涛是徐雪峰的搭档,做瞭望员已有8个年头。
“林区天亮得早,我们早上不到5点就会起床,6点就会上塔瞭望。”冯松涛说,我们相互配合,一个人在塔瞭望,另一个人就在塔下做好后勤工作。“我们一个班组的瞭望周期是半个月,第二周最难熬,因为两个人的话在第一周就基本说完了。
”徐雪峰笑着说。“背一桶水就有30斤,看着只有几百米的山路,一般都要爬1个小时。”阿里河林业局防火办副主任闫林峰说,大多数瞭望塔受自然条件限制并不能修筑塔路,给养都需要靠人力背上山。
艰苦和寂寞考验并磨炼着瞭望员的意志。“我们认真观测瞭望,就能更好地保护国家的森林资源,也能让我们的扑火兄弟少走弯路、少受些伤。”徐雪峰说,守住这片森林,就是实现自己价值的最好体现。
用脚步守护绿色林区里有这样一群人,身穿迷彩服,臂挂红袖标,一条巡护路上来来回回走一整天,他们就是森林管护员。每天周而复始的工作,单调的背后换来了“春防期”人为森林火灾的“零发生”。
今年40岁的陈庆武是根河林业局好里堡林场的一名森林管护员,从业17年磨坏了不知道多少双鞋。“每天都在走路,要么在林子里走,要么在公路边走,平均两个月就会穿坏一双鞋。
”陈庆武说。作为森林管护员,陈庆武和同事们每天都要在林区巡护。
他们不仅要监测火情、管护林木、保护野生动物,突发火情时扑火一线同样有他们的身影。“森林管护员既是防火宣传员,同样也是护林检查员、扑火队员、生态保洁员。”乌尔旗汉林业局森林消防队队长朱刚说,尽管现在配备了无人机等新技术装备,但“脚步”依旧是守护这片绿色的最常有方式。
守护大兴安岭的青山翠柏,也让野生动物得到很好的保护。“林区里熊、狍子、野猪、雪兔等动物越来越多了。”陈庆武高兴地说,“十几年前想见一次野生动物不容易,现在不仅能在林子里看到,就连公路两侧也经常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记者朱文哲)。
本文来源:bob半岛官网-www.onsalemarkets.com
Copyright © 2003-2023 www.onsalemarkets.com. bob半岛官网科技 版权所有 ICP备60763049号-9 XML地图 网站模板